《台灣YouTube使用者行為大調查》中,2018 年使用者黏著度明顯增加,每日使用者占比,從原來的 63% 增加至 71%,代表市場上對於以個人為主的影音媒體內容需求越來越高,活躍使用群也在其它年齡層成長。
根據交通部觀光局提供的數據顯示,在 2018 年時,國人出境人次創下史上新高,突破一千六百萬人。而每年旅外的尖峰時段平均集中在 4 月、7 月以及 10 月。2018 年出國人數會創下史上新高的原因,除了國內外航空業者不斷加開航線外,數位化的行程安排拉高國人自由行的規劃效率,另外,新台幣升值也成為帶動國人旅遊意願的關鍵因素。
2019上半年有不少的社會議題在台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討論,包括通過同性婚姻專法、香港反送中、長榮罷工等事件。從Google Trend的每日趨勢排行榜中觀察這些議題的關鍵字,像是「反送中」、「同性婚姻」、「罷工」等等關鍵字都曾上過每日搜尋趨勢的排行榜,也在各事件發生的時間點達到搜尋趨勢 80到100 分的分數。對於這類社會大眾關心的議題,也有不少 YouTuber 關注並創作相關的內容。
數位社群時代來臨造就了網紅和自媒體的風潮,影片分享和直播更為社群傳播加深了擴散力及黏著度,也為網紅經濟創造了更大的市場。找網紅(KOL,Key Opinion Leader,又稱社群意見領袖)來行銷不但能以少少的預算為品牌或商品創造極高的觸及率,若找到對的網紅成功做出口碑,更能讓品牌或商品一炮而紅。但是網紅多又多,有表演,有創作,有3C達人也有美妝達人,每個又有不同的粉絲數量,牽涉著行銷預算的多寡,要如何才能找到適合的網路紅人呢?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「品牌 X KOL」聯名的現象,例如在2019年5月社群熱度頗高的台灣本土服飾品牌 PAZZO 與知名藝人楊丞琳 的聯名合作,就是推出聯名商品進而成功打造話題。究竟什麼是「聯名」?為什麼大家都在「聯名」?聯名又能夠帶來什麼效益呢?
從2018年底到2019年五月,不少 YouTuber 不約而同的發佈了他們搬家、裝潢工作室或住家的消息,並將其過程做成影片。從這些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,除了開箱新家所帶來的驚奇和趣味感,搬家影片也更真實地揭露 YouTuber「鏡頭外的世界」。並從中瞭解 YouTuber 們的私下生活、拍片環境、甚至是買房子展現的財力,滿足了固定觀看的觀眾除了他們的創作外,也希望了解的 YouTuber 生活面。
社群網路蓬勃發展,網紅影響力也跟著快速擴張,連帶網紅行銷在今天已成為各大品牌、商家編列行銷預算時的必要項目。不過,網紅行銷其實不限於上述那些在臉書、Instagram、YouTube 等平台擁有百萬以上粉絲、具高知名度的人。現在,有愈來愈多廣告主選擇將預算投向粉絲數僅一萬到十萬人,且多數人可能都叫不出名字的「微網紅」們。
KOL 主導著社群議題討論的風向及熱度,成為促使資訊流通的重要角色,甚至改變了大眾購買行為習慣。如今,人們購買商品前看的不再是廣告文案,而是上網爬文看看這群 KOL 的使用經驗再考慮是否購買產品。許多大型的KOL憑藉著廣大的號召力,成為企業品牌在行銷廣告環節合作「業配」的寵兒,將KOL身份的影響力進而變現。
KOL Radar 在 2019 年 7 月 3 日、4 日連續兩日,舉辦「2019 網紅碩士班」座談會,邀請三位演講者分別從廣告主、KOL Radar、KOL 三方角度剖析「一個成功的商案該如何運作」、「KOL 在產品業配跟創作理念間該如何權衡」的課題。現場超過 40 位網紅蒞臨參加,多數皆以 Instagram 圖文方式經營自身品牌。
「微網紅」是最近社群行銷裡的一個新詞。大家已經經常聽到「網紅」,也對網紅有相當程度的瞭解,那麼「微網紅」又是什麼?他們和行銷又有什麼關係?最近許多企業與品牌主也開始邀請微網紅參與行銷推廣活動,形成一個特殊現象。現在,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微網紅到底在紅什麼,以及微網紅的定義與平台有哪些吧!
16歲開台擔任實況主的黑羽,於2016 年開始把自己的想法拍成影片,正式踏入YouTuber的圈子。從遊戲到食品,黑羽的影片內容廣泛,大部份以實驗類型、日常生活為主。交友廣泛的他,經常邀請各個類型的YouTuber合作拍片,也致力於發展屬於自己的特色系列。
Live Taiwan 購物嘉年華直播節目中,把綜藝節目的編排搬上 YouTube 首頁,結合 10 個品牌,搭配 20 位藝人網紅之間的的即興互動,加上投放 YouTube MastHead 及使用 LiveBox 的精準導流,在收播時最高同時線人數超過一萬三千人,之後更創造超過五千萬的曝光數、逾七百萬觀看次數的收視好成績!